写史其九—失败的英雄

 

       当爱情与两样东西发生关系时,会变得荡气回肠,一样是死亡,另一样是时间。如果把爱情换成功业,韵味同样变得绵远。

——题记

诸葛亮
偶尔在铁血丹心论坛上读到后人缅怀诸葛亮的诗词,颇有感触。
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;——陆游《书愤》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;——杜甫《蜀相》
下国卧龙空寤主,中原得鹿不由人;象床宝帐无言语,从此谯周是老臣。——温庭筠《经五丈原》
故国不归,山河未遂中原志;忠魂犹在,道路争瞻汉相坟。——司文濡《过武侯墓》
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;运移汉祚终难复,志决身歼军务劳。——杜甫《咏怀古迹》
管乐有才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;他年锦里经祠庙 梁父吟成恨有余。——李商隐《筹笔驿》
……

诸葛亮临终遗言:“亮再不能临阵讨贼矣,悠悠苍天,曷此其极”

       一个历史人物一旦有了文字印记,有了文学印记,形象就立刻变得丰满。《前出师表》、《后出师表》、《诫子书》,束发读书修德修身,他成为后世盼着修齐治平的儒者的标杆;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他为后世的臣子树立了楷模。康熙评价诸葛:史上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者,唯诸葛亮能为之;毛泽东也说: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非常推崇的。
  曾几何时,我也对诸葛顶礼膜拜。上初中时因酷爱三国,反反复复地看,有些章回看了不下百遍,以至于可以记住每位主人公的表字。但从五丈原那以后基本上不怎么看了,因为不忍心看下去。上大学那阵还特意抽空去成都拜谒了武侯祠,我想,南阳、街亭、剑阁、斜谷、渭水、上方谷、五丈原、定军山这些地方以后都会去的。
  在汉末乱世,群雄争霸,英雄血溅沙场;谋士千里帷幄,天下尽在胸中!这些强势体验让人血脉贲张蠢蠢欲动,但对于广大底层民众而言,强势体验只能被仰望,相反,弱势体验则更关及生命的深层。这源于人类同情弱者的天性,因此,弱势体验更易获得审美认同,也更加深沉和隽永。

项羽

       巨鹿之战,项羽破釜沉舟,以寡击众,全歼秦军主力,是何等的豪气干云;垓下一战,霸王别姬,又是何等的铁血柔情。

图片
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;——李清照《夏日绝句》
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;——杜牧《题乌江亭》
北伐虽全赵,东归不王秦。空歌拔山力,羞作渡江人。——于季子《咏项羽》
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;骓不逝兮可奈何! 虞兮虞兮奈若何!——项羽《垓下歌》
……

xiangyu.
项羽在乌江战败后仰天长叹:“天亡我也,非战之罪也”。

       他刚愎自用,却又优柔寡断;他能容忍樊哙直面的顶撞,却不能容忍儒生说他沐猴而冠;他寡恩薄情,赶走亚父范增;却能宽恕叛将吕马童,还割头送故人。

       正因为项羽当时没有选择过江东,留给后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?假如他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,假如他没有逼走范增,假如他过了江东…,虽然历史是不可逆转,没有假如!但也要明白一点,所有我们接触的史料,不管正史野史,不管是经过政治审核还是小道爆料的禁闻,那都是二手的历史,甚至是三手四手的历史。真正的历史是只能被经历,而无法被描述的,因为当事人也好、史官也罢,或者是街头巷尾的说书人,都局限于他的思维和立场,还局限于他的文笔。

       虽然多数的作者和编剧都是宅心仁厚的,伤感处总留下一个温暖人心的尾巴!但是也有些编剧冷酷,先给了人们一个日不落的希望,却在最后将其击碎。然而在中国,这种情况并不多见,小时候有部电视剧《马永贞争霸上海滩》,从一个黄毛小子开始打拼,成为叱咤风云的上海滩的巨头之一。过程很励志,振奋人心,可是却以马永贞血溅第一楼作为结局,终不免让人心怀戚戚。当时看完也挺不好受的,至今仍萦记那种感觉。我们接触到的小说、戏剧、电影,绝大多数都以大团圆作为结局,这源于广大民众的心理需求,否则在古代会被扔鸡蛋扔菜叶,在现代则是一片吐槽。

       永恒和一日,永恒和腐败,永恒和逝去……以前看小说看电影,每每看见时间的残酷,看见人与时间的对抗。好剧本,令人扼腕叹息的剧本,讲述的大都是时间,失去的时间,不能挽留的时间,以及人在其中的不甘与壮美,一句“天亡我也”,一句“悠悠苍天,曷此其极”让人让人感叹天道常变,时不我与。

       大到世界小到人生,永远是缺憾的,佛学把世界称之为“婆娑世界”,翻译成汉语就是能忍许多缺憾的世界。如果换种思维:正因为他们留下了缺憾,净化了悲剧,才开创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,挖掘了深层次的人性。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立体,意境变得幽远。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,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却成就了他诗的人生。

欢迎转载,请注明转自:李少文的个人博客
本文链接: 写史其九—失败的英雄

更多